据新华社电(记者王烁)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镇郭家庄村南湾自然村,背靠大山,面临露水河,谷文昌故居就坐落在村中南部的一片民房中。
谷文昌,原名谷成栓,1915年出生于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南湾村一户贫农家庭。194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谷文昌随军渡海解放福建省东山县,先后担任东山县城关区委书记、县委组织部部长、县长。1955年起任东山县委书记。
昔日东山,风沙肆虐,旱涝为害,一片荒凉。在全岛19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森林覆盖率仅为0.12%。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春夏苦旱灾,秋冬风沙害。一年四季里,季季都有灾。”面对生活贫困的群众,谷文昌下定决心,率领群众战胜风沙,根治旱涝,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由于风沙、低温等种种自然灾害,东山植树造林的尝试一次次失败。谷文昌毫不气馁,和县委的同志一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重新制订方案。
“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14个春秋的拼搏奋战,谷文昌和县委一班人带领全县军民植树造林防治风沙,打水井、建水库抗旱排涝,修公路、筑海堤、建海港、造盐田……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山旧貌,把一个荒岛变成了宝岛。
谷文昌经常深入基层田间,东山县的村村寨寨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严于律己,不谋私利,1964年,他调任省林业厅副厅长,只带走两只皮箱、几麻袋杂物。群众送他一张木麻黄饭桌,他硬是退了回去。
1981年1月30日,谷文昌在漳州因病去世,享年66岁。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强烈要求下,1986年,东山县委决定将谷文昌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山林场。1999年,东山县各界捐资修建了谷文昌事迹展览馆及谷文昌公园。
作为谷文昌的故乡,林州市也积极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党员干部,唱响红色主旋律。谷文昌精神已成为林州党员干部心头的“塔台灯”,知行的“压舱石”。
《 人民日报 》( 2019年10月29日 07 版)
生态接力不松劲
本报记者 钟自炜
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国家森林公园里,一派郁郁葱葱,谷文昌纪念馆坐落于此,前来参观者络绎不绝。
纪念馆整体布局由序言、昔日东山、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致力发展、绿色丰碑、永久的怀念八个部分构成。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谷文昌生前使用的实物以及翔实的文字,生动展现了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植树造林、根治风沙、改变东山生态环境的动人故事。
东山县是福建一个海岛县,曾饱受风沙侵蚀之苦。上世纪50年代,时任东山县委书记的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种下1000多万株木麻黄,防治风沙,逐步改变东山旧貌。作为谷文昌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东山广大干部群众接续进行生态文明建设,以实际行动传承谷文昌精神。
绿化美化水平上了新台阶,东山又将目光投向了如何激发滨海游潜力上。东山投入5亿元建设沙滩运动场、休闲驿站、南岛语族风情园等生态文化旅游项目,按5A级景区标准建设海湾公园景区。“海湾公园建设本着自然生态的理念,因形就势、因地制宜、因简见巧,不征地、不砍树、不占沙滩。”东山县文体旅游局局长沈又夫说,海湾公园将成为东山宜居宜业宜游的一张新名片。
谷文昌精神代代传承,生态文明建设惠及乡村。记者走进杏城镇前何村,村党支部书记何周顺正站在百亩荷塘边察看,考虑更换荷花品种。“以前我们村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单这一片就有120多个农家旱厕。”何周顺介绍,近年来,为配合生态海岛的建设,旱厕全部拆掉,建成了绿地公园和乡村生态景观带,前何村现已是远近闻名的富美乡村示范点。
如今,东山县的绿化率超过94%,获评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生态县等多项荣誉。全县已有7个国家级生态镇、38个省级生态村,实现国家级生态乡镇全覆盖。同时,东山县还打造了38个富美乡村、53个美丽乡村、8个旅游特色村、1条旅游特色街区,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