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电(记者刘良恒)从长沙市岳麓区出发,沿着雷锋大道向北行,大约经过三四公里,看到一尊巨型雷锋头像艺术雕像,就到了雷锋的家乡——长沙市望城区。
雷锋,湖南省望城县(今长沙市望城区)人。1940年出生,7岁沦为孤儿。新中国成立后,雷锋获得了新生。
1958年9月,雷锋响应国家号召,到辽宁鞍山当了一名推土机手。11月被分配到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工作。他工作积极,埋头苦干,多次被评为“红旗手”“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和“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鞍山市青年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60年1月应征入伍,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他牢固地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远大目标。他以甘当“螺丝钉”的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事迹。连队分配他当汽车兵,他努力钻研驾驶技术,成为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担任班长后,他事事模范带头,带领全班成为部队先进集体。他对共产主义事业无限忠诚,“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生活节俭,省下的钱用来帮助受灾群众和家庭困难的战友,并常常利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到部队驻地附近为群众做好事。他曾担任校外辅导员,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影响和激励少年一代健康成长。出差时,他一上火车就为旅客端茶送水,打扫卫生,群众称赞道:“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
1962年8月15日,雷锋在执行运输任务时殉职。在部队生活2年8个月,他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受嘉奖多次,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雷锋的模范事迹和高尚思想在军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在广泛持久开展的学习雷锋活动中,全军各部队和全国各条战线上涌现出大批雷锋式的英雄模范人物。
《 人民日报 》( 2019年08月14日 13 版)
把“学雷锋”当成一种习惯
本报记者 王云娜
静卧于沩水河畔,湖南长沙市望城区团山湖村山清水秀、风光旖旎,铺开美丽乡村的幸福画卷。
一大早,83岁的村民李湘枚带上垃圾袋出了门。虽步履蹒跚,但只要看到哪里有垃圾,他立马俯身捡起,再分类放进路边的垃圾桶,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团山湖是雷锋早期工作过的地方。李湘枚曾与雷锋共事,几十年来,“学雷锋”“当雷锋”已成为他的一种习惯。在工作岗位上,李湘枚无私奉献、乐于助人。退休后,他仍在发挥余热。
雷锋广场的地基要填土,地基杂物清理需要一个多月,老人从早到晚监督挖机工作,统计拖土数据;绿化示范片建设时,又是他做临时指挥,每天扑在现场调度……2015年,为了工程建设,他义务出工110多天。
“雷锋曾在团山湖治水、开垦,从这里出发,他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年和雷锋共事时的点点滴滴,清晰地印在李湘枚的脑海里。
上世纪50年代,湘江支流沩水河上游水土流失严重,河道淤泥堵塞,洪水泛滥成灾。1957年11月,望城县成立治沩指挥部,启动治沩工程。李湘枚回忆,当年冬天,雨雪交加,异常寒冷,但雷锋和大家一道奋战在绵延几十里的大堤上,抓晴天、抢阴天,清淤泥、通河道,“他像螺丝钉一样钉在岗位上,双脚冻得发紫,双手磨出茧子,却从不喊一声苦。”
第二年春天,治水工程完工,望城县委决定将团山湖围垦成一个国营农场。团县委号召全县青少年捐款,为农场购买一台拖拉机。雷锋得知后,捐出全部积蓄20元钱,成为全县捐款最多的青年。
雷锋认为,不经风雨,长不成大树;不受百炼,难以成钢。他又申请去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开垦农田。
比雷锋年长4岁的李湘枚当时任团山湖农场副厂长,两个年轻人一起担土、打禾、抢搬甘蔗种、抓偷瓜贼,挥洒辛勤汗水,结下深厚友谊。
“在雷锋心中,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李湘枚说,“这也激励着我,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1958年9月,雷锋离开团山湖,前往辽宁鞍山,成为一名推土机手。虽然他离开了团山湖,但雷锋精神从未被遗忘,学雷锋热潮从没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