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陈策楼上谁陈策 萍踪侠影一少年

来源:人民日报时间:2019-03-28分享:

位于湖北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的陈策楼村,一座青砖碧瓦的农家小院静默地肃立在村子东头,1896年,中共一大代表、党的创始人之一陈潭秋便出生在这里。

陈潭秋故居是一进三重,面阔五间,砖木结构。陈潭秋故居纪念馆馆长丁海舟介绍,故居始建于清代,原为一进七重,1927年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只留下一座石头门柱。1979年,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原黄冈县在原址上进行了部分复建,同时整合集体土地30亩,建设陈潭秋故居景区。1992年,陈潭秋故居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保单位。

今年76岁的陈策楼村村民陈国安,从1981年陈潭秋故居开馆之际,就自愿守护在这里。“陈潭秋的五哥陈树三曾是同盟会会员,参加了辛亥革命。在陈树三的影响下,陈潭秋接受了进步思想,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陈国安说,故居北侧有一座青灰小楼名叫陈策楼,原是陈氏家族祭祀祖先的祠堂。1920年起,陈策楼就成了陈潭秋等人秘密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诞生了鄂东第一个党小组,成为黄冈革命的发源地。如今,这里供奉着陈潭秋、陈树三等陈氏烈士的灵位。

“一九二一年的夏天,在上海法租界蒲柏路,私立博文女学校的楼上,在七月下半月,忽然新来了九个临时寓客……有的湖南口音,有的湖北口音,还有的说北方话。”在故居纪念馆内,保存着一篇名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的文献。丁海舟介绍,1937年夏,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的陈潭秋写下这篇回忆文章,刊登在《共产国际》杂志上,为后人留下了最为鲜活的“一大”记述。

如果说黄冈是陈潭秋革命思想启蒙之地,武汉就是陈潭秋革命生涯最初的舞台。位于“中国第一红街”的武汉市武昌区都府堤20号,坐落着著名的中共五大会议会址。武汉革命博物馆馆长高万娥介绍,这里原为武昌高等师范附属小学,1922年春天,陈潭秋来到该校任教,担任国文和历史教学,并任五年级班主任。在他的培养下,一批青年走上革命道路。伍修权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在武昌高师附小任教期间,陈潭秋参与领导了震惊全国的湖北女师学潮和“二七”大罢工。1926年,为配合北伐军攻克武昌城,陈潭秋在武昌高师附小布置和指挥工作,积极策应北伐军,高师附小有一个时期成了湖北革命运动的指挥机关。

在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一栋正面临街的二层楼房上,陈潭秋夫妇卧室被复原,一桌一椅,一床一书架,陈设虽简陋,却不乏温馨和深情,记录着夫妻俩在此度过的短暂而甜蜜的岁月。

在卧室的隔壁,布设有“陈潭秋在武汉”基本陈列展。展览内容分为参与建党、唤起民众、投身大革命三部分,真实再现了陈潭秋创建、发展湖北党组织的光辉历程,共展出照片80幅、文物16件,包括他用过的围巾、帐钩、藤篓、长袖汗衫等。透过展览的橱窗,能够看到陈潭秋在武汉革命活动的点点滴滴。

“我始终是萍踪浪迹,行止不定的人。”在一封家书中,陈潭秋如是说。1927年,31岁的陈潭秋离开家乡湖北后,为了革命事业四处闯荡,直到1943年在新疆被害。但家乡人民从未忘记他。“你是伟人曾经开天辟地,你是乡亲走不出塆下的惦记。老人在念叨你,孩子又问起你。陈策楼的陈潭秋,你在一口乡音里!”这首由黄冈艺术家创作的动人歌曲,在鄂东大地上传唱。


《 人民日报 》( 2019年03月27日   15 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