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纪念馆是为纪念优秀的革命家和军事家彭雪枫同志,于1984年在镇平县城筹建,1988年开馆的,是群众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河南省青少年思想教育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文 胡楚云/视频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娟 通讯员 胡少佳
"二十年艰难事业,即将彻底完成,忍看功绩辉煌,英名永在,一世忠贞,是共产党人好榜样;千万里破碎河山,正待从头收拾,孰料血花飞溅,为国牺牲,满腔悲愤,为中华民族悼英雄。” 这是毛泽东一生所撰对联中最长的一副,洋洋洒洒凡70字,所悼念的就是英年早逝的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原籍南阳镇平的彭雪枫将军。
9月5日,记者来到镇平县彭雪枫纪念馆,通过一幅幅图片和一件件实物探寻彭雪枫将军短暂却波澜壮阔的一生。
纪念馆前的雪枫广场上,巨石上镌刻着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的馆名“彭雪枫纪念馆”;广场中心矗立着彭雪枫将军的戎装铜像。步入展厅,大量的图片和史料再现了彭雪枫将军浴血奋战的戎马生涯,让后人真切感受到将军的文韬武略和爱民情怀。
彭雪枫1907年9月9日出生于镇平县七里庄一个农民家中。大革命时期,他在党的影响教育下,投身“五卅”运动。192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0年5月,彭雪枫奉命到红军中工作,历任红军大队政委、支队长、师政委、师长、江西军区政委、中革军委第一局(作战局)局长、纵队司令员等职。在长征中,他身先士卒,披坚执锐,首登长沙城,喋血八角亭,歼敌娄山关,直下遵义城,四渡赤水河,横渡金沙江,飞越大渡河,进军天全城,攀登大鼓山,通过大草原,鏖战直罗镇。他所指挥的部队屡为前锋,战绩卓著,成为闻名全军的青年将领。
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奉党中央和毛泽东之命,彭雪枫秘密前往西安、甘肃、绥远、山西等地,做张学良、杨虎城、阎锡山的统战工作,为“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抗日创造了条件。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驻晋办事处主任和北方联络局局长,对推动华北特别是山西和鲁西北的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8年春,为推动中原抗战,彭雪枫奉命到达河南确山竹沟,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兼统战委员会主任。他积极为前线培训军政干部,扩大抗日武装,做了大量的统一战线工作。同年9月,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任司令员兼政委,率300余名游击健儿,向豫东敌后挺进,点燃了中原抗日烽火。后又挥戈东进,转战于豫、皖、苏三省边界,积极打击日、伪、顽、匪,伸张了抗日正气,扩大了人民武装,开创了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多次受到党中央、毛泽东的称赞。
1941年,“皖南事变”以后,蒋介石密令汤恩伯等,大举向豫皖苏边区进攻。时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的彭雪枫,率边区军民与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3个月艰苦卓绝的斗争。后为顾全抗日大局,奉命转移到津浦路东,兼任淮北军区司令员,和邓子恢、吴芝圃等同志一起,坚持淮北抗日斗争。他指挥军民反“扫荡”,阻止顽军东进,取得了33天反“扫荡”等大小数百次战斗的胜利,巩固和扩大了淮北抗日根据地。四师也很快成长为新四军的劲旅之一。
1944年4月,日寇为打通大陆交通线,发动了河南战役,大举向河南腹地进攻。国民党数十万军队不战而溃,使中原沦入日寇的铁蹄之下。为早日解民于倒悬,他奉命于8月15日率部冒暑西征,同日、伪、顽、匪搏斗于萧县、宿县、永城、夏邑之间,使豫皖苏边区重见了光明。正当西进大军凯歌频传的时候,1944年9月11日,彭雪枫同志在指挥收复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7岁。
“彭雪枫纪念馆占地37亩,代表着彭雪枫将军37年短暂而光辉的一生。”彭雪枫纪念馆工作人员曹向辉告诉记者,从2004年到纪念馆工作伊始,她便被彭雪枫将军德才兼备、智勇双全的儒将风度所吸引,在这里一干就是15年,为无数前来祭奠的群众深情讲解将军为民族为人民出生入死、英勇奋斗的革命事迹。
峥嵘岁月始 风华正茂时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娟
9月2日,新学期开学第一天,镇平县雪枫小学的学生们来到仅一路之隔的彭雪枫故居,聆听将军故事、学习将军精神、祭扫将军故居院落,上了特殊的“第一课”。
位于镇平县雪枫街道七里庄村的彭雪枫故居,是彭雪枫出生和幼年生活的地方。在七里庄村,有一半村民都姓彭,讲起将军的故事,村民们个个如数家珍。
村里76岁的老人彭廷林是听着将军故事长大的。“彭雪枫将军是彭如澜老先生的长孙,自幼就聪颖好学。彭如澜老先生主张‘耕读传家’,对孙儿关爱有加,4岁时便教他读书识字。”彭廷林说,眼见土匪侵扰、群众过不上安生日子,少年彭雪枫就立志救国救民。他跟随祖父练武,骑马耍枪,团结村民御敌,逐渐成为村里孩子的“中心人物”。
彭雪枫在回忆自己的成长道路时曾说,除了参加革命以后“长长的党的教育”外,就是幼年“短短的家庭教育”了。影响彭雪枫一生的家庭教育,除了祖父的言传身教外,还有在地主家的私塾里当教师的伯父彭延庆的熏陶。在富家子弟集中的私塾里,彭雪枫不因家境贫寒和地位卑下对学业稍有懈怠。他跟着伯父熟读了《论语》《诗经》等许多古典名著。岳飞的《满江红》,他不但能够背诵,而且对其要旨心领神会。彭延庆对侄儿的天资聪颖和刻苦勤奋惊叹不已。
在彭雪枫故居,一棵枝丫错落、状似龙爪的桑树格外引人注目。村民介绍,这棵龙爪桑是彭雪枫父亲彭延泰在清末栽植的,至今已有130多年,彭雪枫幼年就时常在此树下读书习武。1948年5月,陈赓将军在指挥宛西战役的间隙,曾到此拜访彭延泰,二人在树下促膝交谈,畅谈天下形势。
“彭雪枫弟兄四人,他是大哥,他的三位弟弟都为革命作出过贡献。”彭廷林介绍,彭之久是彭雪枫的二弟,1937年参加革命,1947年在山西夏县东南战役中,不幸牺牲,年仅37岁;三弟彭修学受两位兄长的影响,思想进步,受胞兄所托,他尽职尽责挑起家庭重担,并秘密与党组织联系,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四弟彭修华解放前曾参加过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在彭雪枫故居的后院,翠竹环绕,小路弯弯,风吹来,竹叶沙沙作响,仿佛还在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英雄故里"围坐夜话"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孟向东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娟
9月2日,从镇平县城沿将军路向南行驶3公里,一个村落宛如一幅画卷映入眼帘。村中道路宽敞整洁,两侧种满了桂花树、玉兰树,月季园里鲜花盛开,水上游园、观景台为美丽的村庄增添了几分雅致,这里就是彭雪枫将军的故乡——镇平县雪枫街道七里庄村。
“围坐夜话”是七里庄村的一个好传统,晚饭后,几个板凳几杯热茶,干部群众围坐在一起,家长里短、评先树优、交流想法,有事大家共同商议。这不仅加强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联系,更提高了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七里庄村党支部书记彭长宏在“围坐夜话”时说:“传播真善美、释放正能量,我们每个人都是唱响好声音、弘扬主旋律的主人翁。咱村是英雄故里,更得事事讲文明,小康路上争先进,不能给英雄抹黑。”
彭长宏的话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认同,大家齐心协力共创文明、和谐、美丽家园。“近年来,我们围绕将军故里红色品牌,倾力打造红色游,修建了宛西地方自治馆、彭家祠等,前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彭长宏介绍。
为增加群众收入,该村将1800亩土地流转给了三个农业合作社,种植生态林、培育苗木花卉、种植油料作物,三个农业合作社经营得红红火火。村民们在拿到土地租金的同时,还可以在合作社谋得一份工作,每月拿着稳定的工资,日子越来越红火。
生活水平提高了,人居环境改善了,七里庄村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省级生态村”和“市级改善人居环境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