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文献资料 > 党史百科

探访中原“红色地图”⑲丨探访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时间:2019-09-11分享:

  从清代院落到抗战前哨

  ——探访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1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

  洛八办的清式建筑风貌

  电台室内的电报员塑像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河南报业全媒体记者 王雪娜

  洛阳市老城区南门外九都东路222号,有一座砖木结构的三进院落,拥有房屋120多间,整体坐南朝北、古朴典雅。这里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设在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所在地的公开办事机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八办”)所在地。1987年,在这里建成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正式开放。

  8月15日,记者走进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一张张图片、一件件实物,让人仿佛看到了当年那段战火纷飞、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

  纪念馆馆长赵光付介绍,这个院落建于1831年,原是洛阳一庄姓富商宅院。1932年2月,国民政府迁都洛阳时,此院被征用。1938年10月至1942年2月,此院为洛八办所在地。鼎盛时期,办事处入驻人员达100余人。

  1938年春,日军兵分两路向徐州地区和黄河一线发起猛攻。中共中央预计日军可能从洛阳一带渡河南侵,决定在洛阳建立办事处,明确提出了准备在日军渡过黄河后在河南打游击、开展国民党上层统战工作、为地方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方便等三大重要任务。

  1938年10月,时任中央军委统战部负责人的刘向三,率50余名军事干部从延安来到洛阳。由于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的阻挠,起初仅建立了八路军驻洛通讯处。该通讯处被安排在洛阳城中的亚东旅店,刘向三认为不便开展工作,就派人找到交通便利的南门外庄家宅院作为办公地点。1939年1月,卫立煌调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通讯处改为办事处。

  后来,随着时局变化,洛八办的主要任务也有了调整,除了运送干部、青年,转运物资外,还开展统战工作,掩护地下党的活动,动员民众投身抗日救亡运动等。

  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洛八办的工作,在办事处筹备期间,他就在延安同负责此事的刘向三谈话,并提出了具体要求,此后又多次进行指示。刘少奇、朱德、彭德怀等同志也多次到洛八办指导和部署工作。特别是刘少奇同志,曾三次前来办事处,并在这里主持召开了豫西省委扩大会议。

  洛八办成了国民党顽固派的“眼中钉”“肉中刺”。国民党特务在门前以摆小摊做生意为名,加强了对办事处的盯梢监控。在当时极其险恶的斗争环境中,洛八办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在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在纪念馆南院中央,有一口水井格外引人注目。赵光付说,这口水井保留着那段珍贵的历史记忆。

  1942年2月,国共两党关系恶化,洛阳形势日趋紧张。蒋鼎文就任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后,令洛八办于一个月内撤销,否则就强行改编。迫于压力,办事处工作人员不得不集体经西安撤离到延安。临走时,工作人员把部分不便携带的物品藏进了南院的水井里。

  1971年夏,洛阳大旱,当地居民挖井时在井底意外发现许多抗战时期的文物。后经文物部门再次发掘,共从井底清理出抗战文物120余件,其中“八路军驻洛办事处”“八路军驻陕办事处”等10枚徽章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赵光付介绍,为了保护这处重要历史遗址,1985年5月开始在办事处原址筹建纪念馆,经过两年的努力,1987年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从此,这座历经近200年风雨的院落,被赋予新的历史意义。

  如今,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7年1月,被列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每年,这里都会吸引一批又一批的党员群众来追寻红色记忆,接受革命教育。

  抗日烽火中的红色交通枢纽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1938年,日军加强攻势,企图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在山西封锁了吕梁山,切断了陕北与晋东南的交通线。八路军总部人员前往延安只能经渑池或洛阳从西安绕行。当时,第一战区司令部在洛阳,控制着山西、河北一部分及河南、皖北的大部分地区。延安人员前往华北根据地、华中根据地也必须途经第一战区。一时间,洛阳成了人员来往、物资运输的中转站。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简称“洛八办”)成为连接延安与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业务部原主任王志军,是馆里的“老人”,不仅见证了纪念馆的成立,还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文物筹集工作,是《洛办春秋》一书执行总编。

  “洛八办刚成立不久就迅速建立了东到新四军彭雪枫部、西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南到竹沟中原局、北到八路军前方总部的联络和交通运输线。近三年半时间内,洛八办先后运送我党军政人员70多批、1400余人,护送奔赴延安进步青年2700余名,为根据地筹集运送了大量的军需物资,有力地支持了华北、华中地区的抗日战争。”王志军说。

  当时的重庆地方干部,后来曾任河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的冯烨,1941年从重庆前往八路军总部,途中在洛八办住了一个月。多年后,她回忆说:“虽然当时形势十分严峻,但办事处不仅提供了办公室供大家学习,还经常搞些文艺活动,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

  同时,洛八办还以公开机关身份,帮助和支持了我省地下党的工作。王志军介绍,为了发动群众进行抗日斗争,洛八办做了大量宣传我党抗日政策的工作。在那段特殊的日子里,办事处工作人员克服重重困难,印发《八路军战报》《拂晓报》等,转发给我省各地党组织,还秘密向国统区发行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这些读物,对于发动群众进行抗战工作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博物馆之都建设中展现新作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宗宽

  8月15日,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馆长赵光付正带领工作人员,对纪念馆部分场馆进行紧张的修缮,为即将到来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评审做最后的准备工作。

  从抗日烽火中走来的八路军驻洛办事处,随着洛阳城市的发展迎来一个个新机遇。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洛阳加大城市道路建设力度,被称为洛阳改革开放后建设的首条城市大动脉的九都路扩建工程完成。本是坐南朝北的洛八办纪念馆,也“近水楼台”在九都路上开建了新南门,一下子让制约纪念馆发展的交通瓶颈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交通问题一解决,地利优势更凸显。五千年文化在洛阳,洛阳文化看老城。近年来,老城区以留住老洛阳“底片”、建好新洛阳“客厅”为引领,加强历史街区、背街小巷整治保护,切实留住“老城老街老巷子,老墙老院老房子,老门老户老名字,老号老店老铺子”的老城记忆,让老城的“人气”水涨船高。纪念馆周边1公里内集中了老城区近半数的旅游景点,登丽景门、穿十字街、逛洛邑古城、看洛八办如今已成为外地游客到老城游玩的日常线路。

  进入新时代,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支持洛阳市加快中原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将“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列为重点给予大力支持。洛阳市围绕加快建设国际文化旅游名城,提出了建设“博物馆之都”的目标,着力打造洛阳旅游的“升级版”。

  去年年底,洛阳市出台关于建设博物馆之都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现有博物馆基础设施,谋划实施八路军驻洛办事处纪念馆东跨院整体保护修缮和对外开放;同时还提出,要让博物馆科技含量大幅度提高,让博物馆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常态。

  在赵光付看来,洛阳市建设博物馆之都恰逢其时。洛八办在抗战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红色资源相当丰富,在博物馆之都建设中大有可为。

  赵光付说:“下一步,纪念馆要抢抓洛阳建设博物馆之都的发展机遇,深入挖掘历史资料,守住红色教育的‘根’与‘魂’,让红色资源活起来,打造红色精品纪念馆。”

    (本栏图片均为沈若宸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