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文献资料 > 党史百科

永恒的印记——党的奋斗足迹在河南|回郭镇社队企业 承载光明灿烂的新希望

来源:河南日报时间:2019-08-21分享:

  本报记者刘一宁本报通讯员何永红

  嵩山脚下、洛水河畔,有一个内陆小镇。“中国两大‘镇’,深圳、回郭镇”的说法道出了它的辉煌。

  8月15日,记者带着一份老报纸,前往巩义市回郭镇。坐车间隙,翻开这张满载岁月印记的《人民日报》,头版头题刊登的文章《伟大的光明灿烂的希望》映入眼帘。

  “反映回郭镇‘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调查报告曾刊登于1974年12月15日《河南日报》。”巩义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邵玉龙介绍,这个先进经验刊发后,得到了毛泽东同志的批阅。1975年10月11日,《人民日报》转载刊发这篇报道。于是,这个充满传奇色彩的中原小镇名扬国内。

  时间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末,回郭镇已是远近闻名的物资集散地,被誉为中原“小上海”。到20世纪50年代末,全国各地农村都办起了“五小”工厂,不久又纷纷下马,但回郭镇坚持了下来。

  “那时,群众办厂的积极性很高。没有设备就修旧起废,土法上马;没有原料就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不懂技术就派出去学,请进来教。”曾在回郭镇担任党委书记的刘善安介绍,他们最先办起了炸药厂,根据炸药厂的发展和需要,成立了运输队、电管所等机构,随后兴办了变压器厂、拖拉机厂、纺织厂等多个企业。

  翻看回郭镇党委留存的资料,有这样一行字记录着社队企业创造的辉煌:至1976年,该公社社队企业达83个,职工人数达4843人,工业总产值2060万元,在全国独树一帜,遥遥领先。

  回郭镇办社队企业的先进经验影响到了江浙地区,“温州模式”“苏南模式”都刻有回郭镇的烙印。无锡市撰写的《走在中国的前列》一书这样描述:“无锡的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中国第一的成就,是因为早在20世纪70年代曾到回郭镇参观学习过,受到那里社队企业的启迪,而后又因地制宜地办起了这种社队企业。”

  过去,回郭镇点燃了中国农村大办工业的星星之火。如今,回郭镇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普通铝板带箔加工业基地,一排排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一座座商住楼房错落有致……

  回望来路,见证辉煌;展望未来,前途光明。“这里承载着光明灿烂的新希望,我们正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大踏步前进,把家乡建设成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产业新城。”邵玉龙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