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文献资料 > 党史百科

探访中原“红色地图”⑬丨小楼一夜听风雨 曾经风雷震九州——探访中共豫陕区委旧址

来源:河南日报客户端时间:2019-08-15分享:

  小楼一夜听风雨 曾经风雷震九州

  ——探访开封中共豫陕区委旧址所在地

  古城开封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河南工运、农运、军运、学运的中心。1925年10月中旬,中共豫陕区委组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五个地方区委之一,也是我党在河南建立的第一个地方最高领导机构。它不仅在豫陕两省革命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中共党史中也是重要的一页。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童浩麟 通讯员 琚青青 桑涛

  ▲图为中共豫陕区委旧址。桑涛摄

  8月8日,记者在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科科长张雪治的带领下,来到了中共豫陕区委旧址。它坐落于开封市书店街北口西侧,是一栋清末民初风格的两层木制小楼,砖封檐、小灰瓦、暗红典雅的木格门窗。

  “别看这栋小楼不起眼,它可有着一段不平凡的经历。”谈起这栋小楼的历史故事,张雪治显得有些激动,“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中共早期著名领导人李大钊、王若飞、萧楚女、李求实等都曾在这里工作活动过。”

  中共豫陕区委成立于1925年10月中旬,下辖3个地委、7个特别支部、10多个支部,党员200多人。起初,中共豫陕区委机关设在郑州操场街,不久即迁往开封西大街。从此,这栋小楼就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河南领导和发动大革命运动的总指挥部。

  “党的早期著名理论家萧楚女,在开封工作时就曾长期住在这栋小楼上。”张雪治介绍,“1925年,以萧楚女为主编的《中州评论》就是在开封创刊的。它是大革命时期中共豫陕区委机关刊物,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创办的第一个刊物,并成为当时党领导河南人民革命斗争的一面旗帜。”

  中共豫陕区委在开封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各项革命活动搞得有声有色。至1926年2月,区委已建立郑州、开封、信阳、焦作、卫辉、洛阳、杞县、西安等8个地委,彰德(安阳)、西安、三原、赤水、徐州等5个特别支部,党员已达700多人,为河南迎接大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共豫陕区委旧址1986年被确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4月,西大街道路拓宽改造,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旧址处于拆迁范围。开封市参照北京、西安对文物‘易地复原’的经验,并征得省文物局同意,决定对该建筑易地重建。”开封市文物局古建处工作人员范夤璐告诉记者,“当年5月,中共豫陕区委机关旧址被整体落架,结合书店街街道的扩宽,位于西大街3号的这座革命旧址在西南方向易地重建。”

  如今,在中国历史风貌古街书店街文化浸染中,这栋历经百年风霜的小楼静静地矗立着,承载着河南大革命运动的辉煌节点,镌刻着那段风起云涌的峥嵘岁月。

   “《中州评论》在河南播下了革命的种子”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童浩麟 通讯员 琚青青 桑涛

  “就是在这座小楼上,中国共产党创办了在河南的第一份刊物,主编就是萧楚女。”中共开封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科科长张雪治说,“当年,《中州评论》为书店街文化氛围也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后,党中央和中共北方区委十分重视在开封开展的工作。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王若飞、萧楚女、李求实等一批共产党员先后来到开封,开创了党在河南工作的新局面。

  “萧楚女是我党早期青年运动领导人,中国共产党优秀理论家。”张雪治说,“1925年8月,萧楚女受共青团中央的派遣到河南工作,在省会开封他的公开身份是省立一师的教师,实际担负着党的宣传工作。”

  1925年9月1日,由萧楚女担任主编的《中州评论》在开封创刊,10月下旬正式成为中共豫陕区委机关刊物,发行通讯处设在开封南书店街23号的河南书店。

  《中州评论》是中国共产党在河南公开出版的第一个红色刊物,是以政治评论为主的时事期刊,开始为3天一期,后改为不定期出版,是在河南传播马列主义、指导革命活动的重要阵地,并在国内十多个省市设有17个代办处,共出版35期。

  《中州评论》创刊号文章《我们见面的话》中说:“《中州评论》出世了!《中州评论》是为什么而办的?回答这个问题,非常明显。《中州评论》是在河南出版,是特别为河南人而办的。它将告诉河南的一切人们,在这个反帝国主义的国民革命当中,应有的责任,应有的工作……”

  1926年年初,《中州评论》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又断断续续出版了几期后停刊。因被反动军阀通缉,王若飞、萧楚女等先后离开古城开封。1926年3月,中共豫陕区委在开封改组,恢复和发展全省革命运动,迎接北伐战争。

  “《中州评论》对河南革命的贡献,将永远载入史册。”张雪治表示,“《中州评论》在河南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对河南革命事业有着深远的影响!”

   让古都开封在文化传承中前行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童浩麟 通讯员 桑涛 琚青青

  中共豫陕区委旧址位于书店街北口,书店街这条古街也是开封文化历史变迁的见证者。

  “书店街长度虽然只有620米,但名气不小。”开封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于海刚介绍说,“书店街是我国唯一一条以书店命名的街道,初建于北宋时期,以经营书籍字画、文房四宝而闻名。”

  目前,书店街的建筑多是明清阁楼建筑形式,展现出古城开封的历史风貌。上世纪20年代,李大钊、萧楚女等革命志士曾在此领导革命运动,创办进步刊物,宣传进步思想。

  为打造特色历史文化名街、展现古都街道风貌,2011年,开封市政府对书店街进行全面整治改造。“我们从协调邻里关系和整治卫生死角入手,营造社区和谐优美环境。”龙亭区北书店街道办事处县街社区主任徐秋红说,“老社区‘不老’。现在,社区邻里和睦、卫生整洁。今年,我们在开封市‘四面红旗’社区评比中,还获得了‘服务群众’这面红旗。”

  让老社区“不老”,让古都开封在文化传承中前行!

  “我们一直在探索如何让开封千年历史沉淀出的文化基因与旅游产业发展实现高度融合。”开封市文化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满库表示,“突出文化创意,实现‘文商旅’融合,打造‘一城宋韵、八朝开封’的特色品牌。”

  项目带动,多业态发展。目前,开封市以书店街为代表的一大批特色旅游商业街区、旅游文创园区、精品民宿集聚区相继建成,带动开封文旅产业向“高端要素+文化”加速转变。

  仅在今年,开封又确定了8大类、36个重大文旅项目,投资总额突破1000亿元。

  作为“柱石”产业的文化产业,在开封越做越精彩。

  数据显示,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66.2亿元快速递增至2017年的106.5亿元,年均增速10.7%,占GDP比重达到5.64%,居全省第2位;2018年,开封市游客接待量6806.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602.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6.1%和24.6%。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引领。“古城开封的‘根’和‘魂’集中在城墙文化带、千年中轴线文化带、大运河及水系文化带‘三条文化带’上。要以‘三条文化带’修复展示为抓手,加大老城区整治保护力度,守好生态宜居魅力古都之魂。”开封市委书记侯红表示,“持续推进理念融合、职能融合、产业融合、市场融合、服务融合、交流融合‘六个融合’,推进开封文化旅游深度融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