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了。
在位于华北南大门的冀鲁豫战场上,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采取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战法,从8月到11月同蒋军进行了五次大战。
五次战役,需要很多的战争勤务工作。加上这五次战役不是在盛夏的雨季,就是在繁忙的秋季,再就是严寒的冬季,战勤工作尤为繁重。而万里领导的运西地区,承受的战勤支前任务最重。巨野一战,共动用民力335万个工,其中绝大多数出自运西地区。鄄南战役中,刘、邓采用短促突出歼敌的战法,战勤支援时间短、任务重。万里在全地区紧急动员,共用140万个工,支援了战役。
群众是否有能力继续承担这样繁重的战勤任务?是否能够支援长期作战?一向讲求实际的万里亲自组织人到范县作了两次调查。
调查工作是极为细致的,从民工、大车、牲口、民兵逐项进行。结论是:范县每次出200付担架,保证完成任务,可以支派10次,在时间上可以支持年;每次出一个连的民兵,以100人计,可供10个月;每月出大车2000辆,5个月才轮一次差;每月出牲口600头,6个月才轮一次差。这表明,支援长期战争的条件是具备的。那么,为什么有的地方群众反映负担重,完成战勤任务差?万里认为基本上是领导问题。有的领导人没有认真领导土改,不能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有的领导人安排出差不合理,赏罚不分明,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有的领导人工作方式粗暴,甚至采用放火、封门、重罚的办法,吓跑了群众的积极性。不解决领导问题,就搞不好战勤支前工作。万里要求,各级领导人必须从思想上明确树立支援长期战争的思想;要解决土地问题,解决好群众的切身利益,把群众发动起来,参加支前;要把节省民力、爱护财力落到实处,把战勤工作领导好。
为了切实搞好战勤支前工作,万里亲自树立了濮县这个典型。濮县县委在战勤支前中,思想教育工作做得扎实深入,使群众特别是民兵、民工了解战争的意义、运动战的特点,提高了思想觉悟,进一步坚定了支前的信心和决心。县委的组织工作做得也很好,支前队伍有领导,指挥统一,行动迅速。 特别是濮县的担架队,思想教育抓得紧,组织工作严密,出差公平合理,干部带头,关心民工,照顾民工家庭生产,赏罚分明,所以完成任务十分出色,得到了晋冀鲁豫各部队的赞誉,成为全边区的模范。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习濮县的高潮中,全运西地区涌现出许许多多像濮县担架队式的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