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地情
梨林镇位于济源市最东部,素有济源"东大门"之称。东与沁阳市柏香镇毗邻,南与孟州市接壤,西与亚桥乡、轵城镇相连,北和五龙口镇搭界。镇域呈桑叶形。新济公路横贯东西,207国道纵穿南北。镇域面积56.52平方公里。1996年后,先后有关阳、大交、五里沟、东坡、逢薛等村从小浪底库区迁入境内。2000年,全镇辖44个行政村、237个居民组、48个自然村,10,400户、41,457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4人。辖区除1个回民聚居村水运庄1800口人外,其余皆为汉族。镇机关驻地梨林村,距市区12公里。
建制沿革 梨林镇清代属沁阳乡。民国时期分属济源县二、三区。新中国成立初属济源二、三区。1955年撤区建乡后分属北官庄、添浆中心乡。1958年成立梨林人民公社。1983年撤社改乡。1999年12月10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撤乡建镇。
自然环境 梨林镇地处沁河、蟒河冲积平原区,除蟒河以南是黄土丘陵外,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丘陵、沙滩、平原面积分别占总面积的9.5%、6%和84.5%。境内主要有沁河、蟒河、人工运河等河流,皆东西走向,水资源丰富。耕地面积3077公顷,多为黏土。另有沙滩地400公顷,园地245公顷,林地34.9公顷。
基础设施
农业设施 梨林镇地处广利灌区,水利设施基础较好。20世纪80年代农村实行"大包干"后,一些排灌渠道年久失修,加上沁河、蟒河水量减少,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1990年以后,该镇抓住黄淮海平原开发的机遇,展开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1990~1994年先后经过4次综合开发,总投资350余万元,新修、复修硬化渠道3.5万米,新打机井80眼,整修提灌站8座。1998年后,利用世行贷款项目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发展高标准节水灌溉,投资434万元,对南程、大许、程村、朱村、水运庄、东许、牛社、关阳、梨林、北荣、西湖、范庄、永太、赵庄、南瑞、北瑞、阎庄、屈东、屈西等20个村进行综合开发,新修渠道4.93万米,打机井30眼,清淤涝河3.56万米,改善灌溉面积2950公顷,使灌溉周期大大缩短。农业机械总动力由1990年28,140千瓦发展到2000年的59,735千瓦,增长了1倍多。全镇有各种拖拉机1673台,配套农机具2794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350台,运输机械2454辆。
集镇建设 梨林镇1999年制定的小城镇总体规划被市政府批准后,该镇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和规范城镇管理为重点,确定了"一年起好步,二年打基础、三年树形象"的总体思路,投资315万元,建成运河桥、铁路桥、关阳新村至新济路的道路、工业区路及梨林一中实验楼等,架设梨林大街路灯并进行了绿化,小城镇框架基本形成,基础设施逐步到位。至2000年,全镇拥有程控电话5000门,有线电视用户700余户。全镇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电话、通柏油路"。
镇域经济
2000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8,994万元(当年价,下同)。全口径财政收入646.3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达352.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77元,为1990年685元的3.91倍。
农业 梨林镇是济源市粮棉的主产区之一。经过黄淮海平原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及农业结构调整,该镇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农、林、牧、渔各业得到协调发展。2000年,全镇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2,59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较1990年的4228万元增长1.44倍。夏粮总产量达1.4万吨。该镇20世纪90年代初有28个村发展苹果、葡萄种植,由于技术、土壤、气候等原因,效益不好,曾一度出现砍树毁林现象。1995年后,该镇确立林果业沿滩发展,品种以梨、桃、杂果为主的思路。使林果面积达400公顷,占滩区面积的80%。温室蔬菜大棚已发展到220个,亩均效益达1.5万元,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产业。畜牧业通过采取统一建设、统一品种、统一消毒防疫、统一管理等措施,形成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户带小区、小区带专业村、专业村带基地)的发展格局。畜牧业产值3361万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6.7%,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0年531万元增长3.9倍。全镇发展规模养殖小区30个,专业大户270户,年饲养生猪7万头,鸡80万只,兔20万只,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农业产业化先进乡镇荣誉称号。
乡镇企业 梨林镇的乡镇企业20世纪80年代末已初步形成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体的乡镇企业体系,即纺织、建材、皮革加工、造纸、酿酒、造纸机械等行业。进入90年代后,由于环保等原因,造纸、机械、酿酒行业陷入困境,不少企业关停转产。尔后企业向上规模、上档次方向发展。同时进行企业改制,大力发展个体私营企业,并先后对12家乡镇集体企业进行改制。其中,实施产权改革的5家,以租赁方式转换经营机制的7家。通过改革,盘活存量资产3500万元,镇集体企业固定资产由1990年的350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2.5亿元。上缴税金由1990年的150万元增加到2000年的650万元,并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2000余人。2000年,乡镇工业企业22家,其中限额以上工业企业3家。全镇有纺织企业3家,规模3万锭,年产值2.16亿元,成为全镇经济发展的龙头。另有化工企业4家,建材企业5家,纸箱包装企业2家,粮食加工企业5家。第三产业产值38,600万元,年利税19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 20世纪90年代,梨林镇党委和政府从中小学配套和标准化建设入手,多渠道筹措资金办学,使教学条件有很大改善。同时,积极探索教育改革之路,1990年、1991年,连续两年在全乡实行民办教师聘任制。1997年以后,对民办教师逐年解聘。1998年后对民办教师实行合同制。2000年,全镇有初中3所,小学21所,教职工370人,在校学生2716人。
医疗卫生 梨林镇卫生院是国家"一级甲等"卫生院和爱婴医院,有医务人员45名,病床30张。卫生院设内科、外科、妇科、骨科、五官科等科室,有X光机、B超、心电图等医疗设备。全镇发展乡村卫生诊所39个,有乡村医生73人。
群众文化 梨林镇以农村业余剧团为依托繁荣农村文化事业。2000年,陔镇业余戏剧协会成立,成员有梨林、薛庄、南官庄、桥头、屈西、屈东、程村、南程等8个剧团。各剧团利用农闲时间经常组织戏剧演唱活动。民间传统文艺如南官庄村的双龙戏珠,西蒋村的舞狮,关阳新村的舞狮等,很有特色。同时,该镇以文明村、文明单位创建为载体,建立乡村文化大院,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镇有44个村成立了红白事理事会,评选出乡级文明家庭259户,市(县)级文明村(单位)8个。同时以"崇尚文明科学"为主题,经常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广大农民送去农业科技新知识,新信息,送去健康活泼的文艺节目及健康医药知识和药品等,对促进农村的发展和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